有網友說,她兒子1歲了,前不久發燒38.5℃,看了一周門診,一直都在37.5℃~38.5℃之間無法徹底退燒,做了很多檢查項目都沒有發現原因,醫生說是夏季熱,林女士不放心,問夏季熱到底是什么病?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?為此,特請南京軍區福州總院小兒科的葉禮燕主任醫師做個解答。
特征:口渴、多尿、少汗
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所致
葉禮燕主任醫師說,小兒“夏季熱”,醫學上稱為“暑熱癥”,是炎夏酷暑季節,嬰幼兒常見的發熱性疾病,多見于半歲至三歲的小兒,主要是由于幼兒的中樞神經發育尚未成熟,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,不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產熱和散熱的動態平衡,難以適應酷暑環境所致。
醫生常把“夏季熱”的癥狀概括為“三多一少”:即多發熱、多口渴、多尿、少汗。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天氣越熱,小兒的體溫就越高,一日之中體溫還會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,一般早晨較低,而午后升高。而做血常規、大小便及其他功能檢查時,又無病理性改變。
“夏季熱”的發熱呈遷延性,持續1~3個月,體溫多在38℃以下的低燒,38.5℃以上的高燒比較少見。到了秋涼之后,上述癥狀便可不藥而愈。目前尚未發現“夏季熱”有傳染性和免疫性。患此病后,下一年仍可復發;有的患兒可持續2~4年,但癥狀多比上一年度輕,病程亦較短。
防治:重點在于加強護理
最簡單有效的處理是控制室溫
葉醫生說,小兒“夏季熱”還沒有什么特效藥物,但也沒有什么生命危險,家長盡可以放心。對于夏季熱的治療,它并不需要借助藥物,退燒藥只需備用,當體溫過高時才給予。因此防治的重點在于加強護理。
首先要注意居室通風、涼爽,保持空氣清新。給小兒穿柔軟、寬大的衣服,保持皮膚清潔衛生。
當確定為夏季熱后,最簡單有效的處理是控制室溫,若能保持恒溫則更佳,一般建議將室溫調整在24℃左右,少數患者需要置于20℃的冷氣房內,體溫才緩緩下降。當退燒以后,病兒的食欲漸恢復,睡眠也轉好,不再哭鬧或不安。
也可進行物理降溫,如采用溫水浴。因為溫水浴能使小兒皮膚表面毛細血管擴張,血流加快,加速散熱,從而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。水溫可控制在34℃~36℃,每次洗20分鐘。每天洗2~3次。
在飲食營養方面,飲食宜清淡,多給孩子吃高蛋白、高維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質、半流質食物,如雞蛋、牛奶、新鮮水果、新鮮蔬菜等。此外,吃些具有解毒、消暑、止渴和利尿作用的食物、飲料,如西瓜、冬瓜、綠豆湯、烏梅水、金銀花露等,以利于排尿降溫。
提醒:需詳細檢驗才可斷定
忌使用抗生素降溫
葉醫生提醒,并不是在夏天持續發燒的幼兒都是夏季熱的病患,像中耳炎、病毒感染、腸胃炎、咽喉炎、氣管炎、腦膜炎等都會引起持續發燒。所以發現小兒夏季熱,應首先去醫院檢查,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發熱性疾病。經詳細記錄體溫符合前述的形態,這時才可診斷為夏季熱。
小兒夏季熱患者忌使用抗生素降溫(用抗生素有合并感染例外),抗生素對小兒夏季熱無效,反而會引起菌群失調,故應忌用。另外,雖然夏季熱患兒需要在冷氣房間里,但是直接吹電風扇和長時間使用空調都不宜。小兒夏季熱患者抵抗力差,如果吹電風扇過大和長時間使用空調,反而會導致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。